冬至佳節 冬至節氣知多少

冬至 | 晝短之至 夜長之至
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,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,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,測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。
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,古時候,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,所謂“年終有所歸宿”。
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廣泛流傳著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講法,冬至又被稱為“亞歲”、“小年”,一是說明年關將近,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冬至一到,新年就在眼前,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亞于新年。很多地方至今仍保持著冬至祭天祭祖的傳統習俗。
冬至祭祖
冬至祭祖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,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。家家戶戶都把家譜、祖先像、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,安放供桌,擺好香爐、供品等。祭祖的同時,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、土地神,叩拜神靈,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,家和萬事興。
冬至習俗
北方嬌耳
古語有云:"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戶戶吃水餃。"可見冬至吃餃子已經是必不可少的風俗。"醫圣"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,辭官回鄉后,看到鄉親面黃肌瘦,饑寒交迫,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。因而命其弟子搭臺筑灶,把羊肉和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,然后撈出來切碎,用面包成耳朵樣的"嬌耳",煮熟后,分給來求藥的人吃。人們吃后,渾身暖和,兩耳發熱,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人學著"嬌耳"的樣子,包成食物,便叫"餃子"。
南方湯圓
南方民間有“吃了湯圓大一歲”的說法。冬至吃湯圓,寓意團團圓圓,在江南尤為盛行。杭州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年糕來慶祝,每逢冬至,都會制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。在飲食上,三餐都會做不同風味的年糕,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、肉絲炒年糕等等種類繁多。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圖吉利,寓意年年長高。
冬至,幸福至
希望大家都過個暖和的冬天
開開心心地迎新年
鉑豪鋁業
祝大家冬至快樂